南通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中国的“大一统”观念基于心性和道义,与专制无关,与秦始皇无关

网络整理 2019-04-30 最新信息

中国有着根深蒂固的“大一统”观念,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偌大一个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而不是如面积相当的欧洲那样,分裂成众多国家。同时,在中国之内,政府被高度认可和尊重,拥有着绝对权威,尤其是相对资本而言。中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国家,即获得经济的大发展,而政府又能够做到不被资本所控制。

中国的“大一统”观念基于心性和道义,与专制无关,与秦始皇无关

也就是说,当今的世界,中国是统一程度最高的国家,这种统一表现在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地理主权上的,另一个维度是政府执政力上。中国不仅在古老辽阔的土地上只有一个政府,而且这个政府拥有着绝对独立的执政能力。

现代人,包括西方人和中国人,想当然地认为中国的“大一统”观念是基于专制的,而且是拜秦始皇的武力统一中国所赐。想当然地认为,当下中国政府所拥有的高度独立的,具备绝对权威的执政能力,是基于专制的。

这些对中国“大一统”的看法,是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为参照物看中国的结果,以“西方之心度中国之腹”的结果。在西方短浅的历史和肤浅的文化中,在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建立统一的国家,一个国家之内政府拥有强大的执政能力,一定是以专制为基础的。

中国的“大一统”观念,中国对政府的尊重以及政府独立而强大执政能力的获得,与专制无关,与武力无关,而是与道义、心性有关,是以道义和心性为基础的。

中国的“大一统”是基于道义和心性的“大一统”,中国的政治是以道义和心性为基石的政府,政府的权威和执政能力也是源自道义和心性。

西方之所以将“统一”和强大的政府与专制绑定在一起,因为西方没有独立的道义和心性观念,不知独立的道义和心性为何物。因此,无法理解中国的政治和政府形态。

第一次对“大一统”给出明确理论解释的是孟子。他说:“口之於味也,有同耆焉;耳之於声也,有同听焉;目之於色也,有同美焉。至於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孟子·告子上》

他还说:“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中国的“大一统”观念基于心性和道义,与专制无关,与秦始皇无关

孟子认为,人心具备相同的基本结构,具备相同的基本属性。人心的功能在思考,是一个思考主体,通过思考会感悟到“义理”。让自己的行为合乎“义理”,是人的内在需求,可以为自己带来快乐。

“义理”就是道义、道,就是天下有道的道。正是因为,自古至今的天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此以“同心”和“同理”为基础,就形成一个“大一统”的秩序状态。

孟子第一次对“大一统”给出明确说明,绝非说,“大一统”的观念至孟子才形成。“大一统”的理念基础实际就是独立的“心”和“理”概念的出现,这是中国文明伊始就有的。

《易经》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起点,形成于伏羲时代,伏羲也被称为中国的人文初祖,即中国文明的创始者。应该将伏羲看成一个时代更合理,而不是看成一个具体的人。

《易经》最核心概念就是“贞”,为“正”、“守正”。“正”就是自然的常态。万物都有自己之常态,都有自己之“正”。因此这个“正”,也可与“性”同,万物之正,就是万物之“性”。人心也有自己之“正”,有人心之“性”。“贞”更主要是人心之正,人心之性,去遵循和坚守人心之性。

易经的核心要义是,没有外在于人心的吉凶。尽管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是最终决定变化之吉凶的,是人心,是人自己的态度。不管世界怎么变化,自己都要做到“贞”,以贞的态度去面对世界,将贞的原则落实到实践中去,这样最终就会得到吉的结果。

在《周易》的六十四卦中,有很多卦都涉及到“大一统”的天下秩序问题。

《周易》第十三卦叫“同人”,就是说与天下人像和同,建立一个天下大同的“大一统”秩序。其彖辞说:唯君子能通天下之志。“通天下之志”,就是通天下人之心。

建立天下和同的大同秩序,并非一刀切地强制性相同,而是基于自愿和共识,需要求大同而存小异。《周易》第三十八卦“睽卦”就是在讲这个问题。“睽”就是冲突和背离,“睽卦”的主旨是“合睽”即在冲突和背离中求得共识,并以此实现天下大同。其象辞说:“君子以同而异。

第五十九卦“涣卦”,则在“大一统”社会的理想状态进行描述。“涣”就是涣散,整个社会处于涣散的状态,每个人都是独立自由的,没有凌驾于个人至上的组织和权威存在。也就是说,“大一统”的秩序基础,是所有人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就是每个人都遵循自己的本心,按照自己的本然心性去做事,凭良心去做事。

中国的“大一统”观念基于心性和道义,与专制无关,与秦始皇无关

因此,中国传统学问把精力主要集中在了心性上,集中在义理上。心性、义理不仅是个人的修行问题,也是社会秩序问题,也是天下大同、大一统问题。

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四条就是心性问题,后四条就是天下秩序问题。“平天下”就是建立天下大同的大一统秩序。

基于心性和义理,社会存在一个天下大同的大一统秩序,是中国文明伊始就有的观念,远比政府的出现为早。政府在中国的出现是尧舜时期的事,同时政府也是基于这个根深蒂固的原则而建立的。政府就是道义的政府,践行道义,帮助社会回归和复兴此前就有的大同秩序。

政治实际上也是一个独立的、职业化的道义行业,为社会提供独立的道义服务,帮助道义秩序的实现。

也正是为保障政府的专业独立性,在尧舜时期,就立了一个规矩:“不于民争业”,后来也被说成“不于民争利”。意思是凡是进入政治行业的人,进入政府做官的人,就不允许再参与任何产业的经营,其只能靠国家俸禄为生。这样,就逼出一个独立行业“政治业”。催生了独立的政治的出现。

在整个人类历史中,唯独中国实现了政治的独立,存在一个行业分工意义上的独立的政治业。其他任何文明至今都没有实现这一点,包括所谓的现代文明。在自诩最发达的政治制度——民主制度中,并不存在独立的专业化的政治业。

在民主选举中,作为选举人的公众都是不是专业的政治人员,但却可以直接参与国家领导人这一重要的政治专业问题的的决定。同时,在总统竞选中,他们可以直接从企业中拉赞助,让政治活动光明正大地与企业建立直接联系。同时,对于总统候选人,即便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人也可以参选,电影演员、网红、富豪都可以。显然的美国总统就是一位房地产大佬。

中国为什么给政治、政府予以了极高的尊重,对政府赋予了极高权威,和强大而独立的执政能力,因为政治是专业化的道义业,政治是专业的道义执行者。

本文作者:蔡氏意学(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5509692149465611/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秦始皇   文化   孟子   周易   伏羲   政治   历史   大学   经济   欧洲   地理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