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创业基因”联姻“创新活力”|创业|浙江大学|苏啕球封喷州

网络整理 2017-07-03 最新信息

聚力创新 大院大所对接会

30秒存取车,速度比现有国内外立体车库快3至5倍,管理成本节省近六成。近日,苏州高新区淮海路上,全球首个运用磁悬浮驱动技术建成的立体车库一经投运迅速成为“网红”。此前,这个申报了60多项专利的高速智能直驱立体车库已出口到美国,很快将成为纽约曼哈顿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而研发出这个“停车神器”的苏州鑫丰恒富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浙大苏工院)旗下高效直驱装备研究中心建立的产学研成果转化公司,成立还不到5年。作为江苏省、苏州市和苏州高新区与浙江大学共建的创新服务平台,浙大苏工院成立6年来已先后衍生孵化出类似的科技企业逾百家,这些企业成为市场上劲爆的“黑马群”。

瞄准高新产业,

孵化产业化公司

“高校的科研绝不是闭关书斋的自娱自乐,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链条里,一定要以产业为导向,重视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通过孵化产业化公司,推动创新链向高端衍生。”浙大苏工院常务副院长叶继术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强调,让人感到“创业基因”已深入骨髓。

2011年,浙大苏工院开始筹办。这个自收自支的工业技术研究机构,构建了一套以“学校+研究院+创新型企业集群”的一体化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成为中国高校产学研载体建设的重要探索样本。建院之初,叶继术和他的创业团队就把目光瞄准了健康、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与节能环保这四大领域。“就是为了避免产能过剩,满足市场‘当前稀缺’和‘未来大热’的需求。”叶继术说。

苏州维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浙大苏工院的另一家产学研成果转化公司。在浙大苏工院会议室的桌子上,摆放着该公司氨基酸日化系列产品泡沫洗手液。“日化洗涤用品的生态化,是目前急需要解决的普遍性难题,市场需求非常大。”维美生物科技董事长、浙大苏工院生物医药联合研发中心主任张健告诉记者,实现植物源氨基酸成分清洁护肤剂替代石油基化工日化产品,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限于高昂成本,进程缓慢。维美率先实现了这一目标,目前,其氨基酸日化已有13个系列品种上市。

围绕四大领域,浙大苏工院建成了电力电子器件、中药现代化技术、数字多媒体等12个研究中心和20多个联合研发中心,并集聚了30多支创新团队,形成1000多人的双创队伍,其中包括4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名“万人计划”人才、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11名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

创新创业联动,

孵化生态“一体化”

成立6年,完成400多项产业技术研发,累计申请专利497件,其中发明专利267件、国际发明专利6件;获授权发明专利80件、实用新型143件、软件著作权94件;研制成功中药工业4.0、高效直驱装备、高清视频技术、氨基酸日化、纳米光电散热材料等重大产业化技术……

一连串实打实的成果背后,是浙大苏工院这些年以产业和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创新创业模式,最终倒逼以“学校+研究院+创新型企业集群”的一体化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没有战略性产业技术与人才,高校缺乏工程化与商业化实践经验。”叶继术认为,而浙大苏工院起到的作用,就是架起技术创新与市场转化的桥梁。

平台载体搭建好了,还要实现创新和创业的无缝支撑,让两者联动起来。而这也是浙大苏工院产学研的内核——形成一个完整且高效的创新、创业与技术转化的生态系统。

在这个生态系统里,浙大苏工院依托浙江大学雄厚的科技、人才、品牌、校友和浙商资源,构建了研发集群,再由浙江大学的教师、校友、企业家、硕士生等人员构成创业“主力军”。各类创业家、浙商企业家、科技人才和金融财务专家则组成独特的“导师”系统,对创业者予以指导。研究院还对创业者提供财务、律师、券商、知识产权等中介服务,并设立天使为主体的孵化支持、银行、风投机构。

“浙江大学在技术转化方面,还有一个为人称道的模式,就是‘六位一体’的科技转化服务体系。”叶继术告诉记者,这个体系由应用技术研发机构、校企联合技术机构、分布式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人才培训与交易服务机构、科技孵化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组成。“单单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下面,就有11家像苏州工业研究院这样规模的工业技术研究转化的机构,而且都是上亿规模的。”

另一组数据可以印证叶继术的观点。目前,以创新创业联动和产学研合作转移的方式,浙大苏工院已先后衍生孵化出类似的科技企业120多家,并先后获评江苏省产学研重大创新载体、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

苏浙合作共赢,

科技成果产业化前景无限

“早在2012年,苏州就成为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如今更有实力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谈及工业研究院为何会选择落地苏州,叶继术说,就是看中了苏州完善的工业体系。

“非常感谢江苏的企业,我们有很多想法,但如果没有他们提供平台,很多事情几乎都做不成。”浙大苏工院中药现代化技术研究中心坐落于苏州高新区的省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内,中心主任刘雪松透露,他们团队研制的中药现代化技术曾获科协十大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目前已在扬子江、康缘药业等全国90多家大中型中药制药企业产业化应用,市场占有率达到70%,其自动化生产线年生产300多亿元的中成药产品。他认为,江苏这片创业热土成就了团队的创新梦想。

苏州太湖畔这个浙江大学与江苏共建的创新服务平台,集技术研发、科技孵化、产业培育、创业人才培训为一体,显示出浙江“创业基因”与江苏“创新活力”完美结合的实力。

记者了解到,除浙大苏工院,2011年至今,浙江大学还与江苏政府共建了浙江大学常州工业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昆山创新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浙江大学南通技术转移中心等10个区域技术转移机构,浙大网新淮安科技园等科技产业园区,在江苏基本构成了“双创”服务体系。

浙大服务江苏的创新与创业团队目前已达到137个,产学研合作研发和转化、转移、服务项目达1024个。毫无疑问,江苏早已成为浙江大学科技战略合作重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中之重要地。而这样的合作,也是对双方都有益的合作共赢。

本报记者 沈峥嵘 陈雨薇

Tags:创业   浙江大学   苏州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