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三国时期蜀汉的这位大儒,为何在关键时刻成了卖国贼?

网络整理 2019-05-17 最新信息

诸葛亮病逝后,蜀汉的执政官换了好几个,后来就轮到了宦官黄皓把持权柄。黄皓几乎是三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专权的太监,但黄皓的专权完全是命好,实际上他并无多少经世治国的才能。263年曹魏大将军司马昭分兵三路攻打蜀汉,由于先前刘禅听信黄皓的鬼话,说敌军不会打来。因此没有做任何防御准备,尽管姜维曾极力劝说刘禅做好防备。

由于这次曹魏出兵蜀汉,蜀汉方面完全是猝不及防,等曹魏的大军逼近益州(成都)时,再调兵遣将进行防御已经来不及了。263年的冬天,邓艾的大军已经离益州不远了,蜀汉岌岌可危。所以这个时候,蜀汉群臣只好着急忙慌的凑到一块儿商议对策。

三国时期蜀汉的这位大儒,为何在关键时刻成了卖国贼?

有人说,蜀汉先前和孙吴是友盟关系,不如依靠孙吴东山再起。也有人说,蜀汉的南中七郡陡峭险阻,很容易防御,可以先去那里暂避。此时蜀汉群臣如热锅上的蚂蚁,但议论来议论去最终不知道如何是好。后来有个叫谯周的官员,此人力排众议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对策:投降。

谯周是蜀汉后期的一位大臣,他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博览群书学识很渊博,是个地地道道的大儒有“蜀中孔子”的称号。起初被任命为劝学从事(主管教育的官员),蜀汉后主刘禅时,因劝谏刘禅节俭修德,而被升任为太子仆、中散大夫等。谯周也是蜀汉集团内部,一位极力反对北伐的官员,曾著《仇国论》力陈北伐的不妥。

三国时期蜀汉的这位大儒,为何在关键时刻成了卖国贼?

而此时谯周的投降对策很明显带有很大的卖国成分,毕竟蜀汉和曹魏是站在同一个层面上的两个不同的政治群体。但谯周的这个对策也并非完全因为贪生怕死,他也是经过了一定的思考的。谯周的理由是,孙吴固然曾经和蜀汉交好,有过盟友关系。但毕竟孙吴的今天不比蜀汉好多少,迟早有一天也是被曹魏所灭。

投靠孙吴要称臣,投降曹魏也是称臣。为何不挑一棵大树来依靠呢?而逃往南中七郡,虽然听上去大有可为是一条好的退路。但实际上先前并没有做任何准备,就担心还没有动身去南中七郡呢,这边就发生了变故(政变)。所以,这两个对策固然可以保证让曹魏少沾点便宜,但毕竟都不是上策。于是谯周力排众议,经过一番思考后提出了投降!

三国时期蜀汉的这位大儒,为何在关键时刻成了卖国贼?

虽然谯周的这个对策最终被采纳,蜀汉后主刘禅带着蜀汉群臣北面向曹魏称了臣。蜀汉虽然轻而易举的投降了曹魏,但在那种危急时刻,似乎也只有谯周的计策是最明智之举了。因为投降后,不仅蜀汉刘氏宗室得以保全,而且整个蜀汉也得到了最大可能的保全。由此来看,谯周的计策也算是非常之时的良策。

然而,谯周却因此背负上了卖国的骂名,不断的被古代文人口诛笔伐。除了谯周的学生《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古代文人没一个赞成谯周的。而劝降这种事,也不是谯周第一次做。先前益州牧刘璋为了对付曹操,引刘备入蜀。不料刘备入蜀后反倒和刘璋成了死敌,最后刘璋不敌刘备,也是在谯周的劝说下,刘璋考虑到益州百姓的安危才投降刘备的。

三国时期蜀汉的这位大儒,为何在关键时刻成了卖国贼?

​有了这两次劝降自己的主子,因此古代文人多对谯周持否定态度。进入新时代,有了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后,历史才开始对谯周有了公正的看待。而在我看来,谯周功过各半,功的那一半应该偏重些。而古代文人之所以贬低谯周,大抵因为投降和中国古代讲究的气节是相悖的。

谯周和刘禅投降曹魏后,司马昭因谯周有保全蜀汉之功,封其为阳城亭侯。后来司马家取代曹魏建立了西晋,晋武帝司马炎多次下诏书催促谯周去洛阳做官。虽然谯周曾极力的婉拒,但最终病死在了散骑常侍(皇帝身边的言行顾问)的任上。

三国时期蜀汉的这位大儒,为何在关键时刻成了卖国贼?

人生一世,很少有能够一辈子总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的。谯周在蜀汉危难时刻的投降之举,毕竟给蜀汉以及当时的蜀地百姓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安定,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杀戮。而无论蜀汉还是曹魏,虽然是两个政治阵营,但说到底都是一家人,是炎黄子孙中华儿女。所以,总的来说谯周的投降之策算不上太低下,而谯周千百年来被冠以卖国贼的罪名实属冤枉了些!

本文作者:猫爷历史观(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72233958299664910/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三国   谯周   刘禅   刘璋   历史   刘备   成都   诸葛亮   司马昭   晋武帝   三国志   西晋   政治   邓艾   陈寿   孔子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