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三国史在左,中外政治思想史在右:和阴谋论说再见1

网络整理 2019-06-13 最新信息

第一章 黄巾:来自古、今、中、外的“乌合之众”

三国史在左,中外政治思想史在右:和阴谋论说再见1

关键词:绝地天通,阴阳五行,谶纬,道教,佛教,勒庞,弗洛伊德

1.1为什么不把黄巾起义视作三国历史的开始?

关于三国历史的起点,一般没人会以公元220年曹魏王朝的建立为标志,比较认可的两个说法,一是公元190年董卓乱京师,二是公元184年黄巾起义,主要以前者居多。

三国史在左,中外政治思想史在右:和阴谋论说再见1

不过讲三国的历史不可能越过两个话题,其中之一便是黄巾起义。可以说,正是黄巾起义的爆发,让东汉王朝的地方和基层机构开始崩溃,而另一个事件——盘踞中央的宦官、外戚的争权和同归于尽则是东汉政府彻底倒台的直接原因。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王朝的衰败多是先中央腐败,接着地方脱离控制,因为一个强健、有生命力的中央政府往往都具备控制地方的雄心和能力,尤其是在中国古代这种集权制体制下,更是如此。但要让一个帝国彻底垮台却是必须要让中央政府先行崩溃,究其原因,在于正常情况下,中央政府所掌握的政治号召力和军事实力是可以超过单个或多个地方性政权的,所以即便地方已经开始实质上的独立,照样无人能挑战中央政权。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以前中央与地方是上下级关系,地方自然要受中央控制;地方豪强崛起后,虽然双方之间的服从与被服从关系已动摇,但双方若摊开牌公平竞争,中央照样比地方牛,而且还有名正言顺的道德制高点,那么双方就只能维持“你不压我地头蛇,我不推翻你强龙”的局面。

三国史在左,中外政治思想史在右:和阴谋论说再见1

这点在汉末有所体现,在唐末更有所体现。唐末藩镇割据虽然遍地都是,但是一个乃至几个藩镇联合起来的实力也远不如中央政府。直到黄巢攻克长安以及宦官彻底将中央政治搞坏,地方军阀中最强的那位(朱全忠)才有推翻唐朝取而代之的可能。

黄巾起义军当年要是打下了洛阳,那东汉王朝的灭亡就极有可能提前很久,而不是在公元184年的36年后。因为首都一旦被攻下,皇帝就不得不流亡;皇帝一旦流亡,其公信力就会遭到严重削弱:地主和知识分子拥戴你这个皇室就是因为信任你能杜绝暴乱,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政治特权不受“乱民”侵犯,结果你自己都被赶出了老家,我们以后怎么相信你?

除此外,守不住京城,也会连带触发两个事件:一是朝廷力量(尤其是军队)被削弱,结果是中央与地方的力量(主要是军事力量)对比发生逆转;二是由于中央领导班子的流亡,必将导致全国政治决策中心的失效,各地方势力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对自己掌握的力量发号施令:皇上都跑路了,此值危难之际,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也。

全言注:失去统一决策机构(或者决策权威)的后果,可以参考明末崇祯上吊后南明各自为政的历史,向使当年汉人能有一个真正具备权威性的抵抗组织中心,何至于被满清灭亡!然而即便是明皇室中最有权威的福王朱由菘,首先在拥立的时候就得不到南京众人的心悦诚服,紧接着又遭到左良玉赤裸裸的军事威胁,这要是能挡住多尔衮就怪了!

可以想象,正是因为汉王朝在黄巾之乱中坚挺了下来,所以当时中国才不至于立刻分崩离析,而后来的董卓、李傕郭汜、曹操等人也不得不把皇帝供着当吉祥物——当整个上层阶级利益收到侵犯时,刘汉家族还是成功地实现了其社会职能并打垮了大家共同的敌人,各世家大族当然应该感谢他们嘛!

所谓政治公信力,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本文作者:瓦当历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1526838264463884/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三国   政治   历史   东汉   汉朝   董卓   道教   左良玉   佛教   长安   南明   多尔衮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