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顾t骨大佐晓松受聘为《新华日报·科技周刊》科学顾问|新华日报·科技周刊|顾晓松|神经科学

网络整理 2018-08-30 最新信息

  交汇点讯 8月30日,《新华日报·科技周刊》科学顾问聘任仪式在南通大学举行,受新华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党委大大、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学委托,新华日报·科技周刊报道团队专程前往南通,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南通大学原党委大大顾晓松教授为《新华日报·科技周刊》科学顾问。

  在南通,顾晓松是位名人。从上世纪90年代产生重要影响的“南通医学院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群体领军人物”到担任合并组建后的南通大学首任校长;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到2015年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始终在科研道路上执着攀登,活跃在国际神经科学研究前沿,引领组织工程与神经再生等学科,取得一个又一个为世人瞩目的成就。

  1993年,顾晓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德国进行客座研究,在神经营养因子与周围神经再生研究中取得一系列成果后,德方以每月3000马克的高薪挽留他,他却不为所动,带着他的初步成果飞回祖国。1994年,他到英国专门从事神经诱向生长的研究,利用伦敦大学的先进仪器和设备发现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与神经化学诱向再生相关的化学物质——神经诱向因子,研究成果居神经科学最前沿。为了将研究成果带回祖国,顾晓松多次谢绝英方邀请和资助。

  “南通医学院有良好的传统,父辈给予的厚重教育让我安心立足家乡,潜心科研。”他对科学动态的敏感捕捉,对研究工作的坚持不懈,对实验结果的精益求精,感染着身边一批批科研工作者。从当年只有20平方米的简陋实验室,到如今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从当年南通医学院的普通学科,到现在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顾晓松和他的团队始终保持追求创新的激情,始终坚守着追求科学、追求卓越的执着。

  主持863项目、973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获中国发明专利12项、国际发明专利5项;发表SCI学术论文125篇,他引2300余次,被Science、Nature等权威期刊引用和评述;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省部级一、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2017年全国创新争先奖……“顾教授在世界上第一个将壳聚糖神经移植物应用于临床,第一个转化人工神经研究进入临床,是组织工程神经转化医学开拓者。”2012年《Science》杂志撰文对顾晓松的工作进行了重点报道,这是对顾晓松科研成果国际地位的高度认可。

  采访中,科技周刊报道团队向顾院士介绍了《新华日报·科技周刊》的办刊情况。顾院士赞扬了科技周刊致力于科学传播的精神,对于担任《新华日报·科技周刊》科学顾问感到高兴,也感到一份责任。他建议科技记者多去挖掘投身科学事业的知识分子与科研团队的故事,弘扬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他欣然为《科技周刊》题词:“祝《新华日报·科技周刊》在科技创新与科技强国的进展中发挥重大的作用与历史性的影响力”,并郑重签下自己姓名,赠送给《新华日报》留作纪念。

  《新华日报·科技周刊》从2018年5月创刊至今已出版17期,引起积极社会反响,受到普遍好评。近期,《新华日报·科技周刊》还将继续聘请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10位一流科技专家作为科技周刊科学顾问,为进一步提升周刊质量献计献策。

  交汇点记者 孙庆 王拓 王甜

Tags:新华日报·科技周刊   顾晓松   神经科学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