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当前新诗到底怎么样?30多位专家诗人坦陈己见路真传奇大结局热烈交锋

网络整理 2017-03-27 本地信息
(原标题:当前新诗到底怎么样?30多位专家诗人坦陈己见热烈交锋)

研讨会现场

3月24日,扬子晚报、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共太仓市委宣传部主办,太仓市文联承办的新诗百年*江苏新诗发展研讨会暨《2016江苏新诗年选》首发式在太仓举办。

随着微信等新传播渠道出现,上世纪80年代大热而后又逐渐沉寂的新诗,在近几年又走热。今年,又恰逢中国新诗迎来百年,江苏新诗的魅力何在?新诗热中又有哪些隐忧?新诗如何更为健康地发展……这场新诗发展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江苏等国内和省内30余位活跃在中国诗坛的著名诗人、评论家参与,大家对中国和江苏新诗,或热情肯定,或善意批评,或建设性建议。在此,我们对一些观点摘要性刊登,以飨读者。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薄云峰龚学明

试谈新诗与古体诗在互补中共谋创新发展

——方祖岐

大大同志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专门提到“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强调“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强调“创新是文艺的生命”。

我们这次会议专题研究新诗的创新发展问题,这是面向未来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我仅就新诗与古体诗在互补中共谋创新发展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一、当前,新诗和古体诗都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诗坛十分活跃。但如何看待新诗与古体诗的地位和作用,从新诗产生以来就有不同认识,古体诗曾长期遭到排斥,一度沉寂,所以两者至今仍然存在互不认可的情绪。这对中华诗词的发展是不利的。我的看法是:新诗和古体诗,都是在中华诗词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诗体,都在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和传承,都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后人也会把新诗列为中华传统诗词发展史上重要的一体。

二、所谓“新诗”,亦即自由诗体,产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初,人们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诗、推行新诗。当时,应是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产物。它历经百年,吸引了千百万人,积累了许多优秀作品,对宣传新思想、新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失为中国诗体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新诗的优秀作品很多。令我难忘的如叶挺的《囚歌》,贺敬之的《雷锋之歌》长诗。最近一些年,余光中的《乡愁》正在海峡两岸传诵。

新诗写得好的大有人在。老一辈如鲁迅、郭沫若、闻一多……接下来是臧克家、何其芳、艾青、田间、郭小川、柯岩等等,他们的作品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人。

新诗的优点是感情丰富,语言灵动鲜活,写作自由奔放,不像旧体诗那样“有许多讲究,音韵、格律很不易学、又容易束缚人们的思想”(毛泽东),但新诗过于自由、没有“常体”和“法则”,很难显示“艺术”特色,容易写得平淡无味。所以,毛泽东同志曾说:“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当年毛泽东同志对新、旧诗体都有不满意之处,这也正好说明新、旧诗体都需要改革创新。

三、新旧诗体可以互补,也需要互补。为什么有许多写新诗的人也爱写古体诗,甚至“唐贤读破三千纸,勒马回缰作旧诗”(闻一多);而许多写古体诗的人,对写新诗也很感兴趣?我想,概因两种诗体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可以互补,也需要互补。两者互不认同的争议越大,越是说明两者互不可取代和互补的必要性。

四、新诗和古体诗如何取长补短?这应该是今天两种诗体改革创新的共同任务。我的看法是要互相靠拢,争取创建出新时代的一种中国特色新诗体来。

去年12月19日,我在“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回顾与展望座谈会(南京)”上的发言中,对创建新诗体设想了三种发展定式,即:“诗”式,“词、曲”式,“民歌、散文”式。时代发展到今天,单一式的诗体是难以适应新的时代任务、时代精神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了。我说的这三种诗式都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也都有大批诗人、诗词爱好者正在努力探索和实践。

2011年6月11日至15日,《南通诗会》专题研究了“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问题。会上顾浩同志作了主旨发言,我也作了“试谈中国当代新诗体的发展趋势”的发言。在其后的2013年12月,由江苏省作家协会成立的“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课题组”创办的《诗家》第一期,在发表诗体改革理论文章的同时,还发表了贺敬之的新古体诗20首,顾浩的八韵诗20首,丁芒的自由曲20首和我的自度词20首。在这一过程中,许多新诗体的作品涌现出来了,江苏大地已经成为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的一方热土。

五、诗体如何创新发展?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取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种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新诗、格律诗、民歌,会不会取长补短,发展成为中国式的真正的新诗,我希望有那么一天!”我想,这个预测是有道理的,这一天是会到来的。

我把“民歌、散文”式作为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的“一式”提出来,不单是对古体诗词说的,也是对新诗说的。当时我就讲“这种诗体更具有诗文一体性,创作起来也更自由了,广大新诗作者对此一定会有所追求”。我认为“中华诗词”是个大概念,不仅指传统古体诗词,也包括新诗;新诗不仅是产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种诗体、诗式,而且也有中华优秀传统诗词之“根”。中华诗国,从诗经开始,不就有自由体式吗?所以我说,不能隔断历史来看新诗,不能把它看成好像是外国的、不是中国的;新诗应是中华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诗的改革创新要与古体诗词的改革创新同步进行;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也是新诗不可回避的重要任务。

(本文为原南京军区政委方祖岐上将在“新诗百年·江苏新诗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受版面所限见报时有删节)

肩负起铸造中国诗歌新辉煌的历史使命

——顾浩

在中国自由体新诗诞生一百周年之际,我十分高兴地看到,神州大地兴起了一股诗歌热。江苏是中国诗歌重镇之一。江苏广大诗人不乏历史担当精神。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江苏诗人挥动手中的笔,不仅写下了打上时代印记的好诗篇,而且写出了推进诗歌健康发展的好文章。历史记下了江苏诗人们的贡献,人民忘不了他们的华章。但是,过去的事已经成为过去。而当前,我们共同面对着一项历史使命:铸造中国诗歌新辉煌!

胡适倡导白话文是成功的,而自由诗是失败的

现在,我们要把目光转到百年之前。正是1917年的这个时候,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他倡导的自由体新诗开始流行,到如今已整整一百个年头了。百年新诗到底怎么样?我认为,这个问题我们没有理由拖拖再说,正是到了应当回答的时候了!而要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敢于直面诗坛,必须敢于讲真话。我是一个刚满十岁就爱上了中国诗歌,爱诗已经爱了六十七年的人。对于自由体新诗,请允许我直截了当地说句我心里想说的话:我非常失望!自由体新诗主流中国诗坛一百年,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心中真不是个滋味。这一百年来,出现的伟大诗人和杰出诗家能数上几多名?产生的伟大诗篇和杰出诗作能有几多首?中华民族是一个如此酷爱诗歌的民族,可是长期以来,广大群众对自由体新诗不接受,不爱好,不感兴趣。这是人民群众的问题吗?绝不是!这是自由体新诗的问题。由此看来,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胡适倡导白话文是成功的,而自由诗是失败的。

自由体新诗为什么不为群众认可

现在,我们应当冷静地反思一下:自由体新诗为什么不为群众认可、不受群众欢迎?我们不难看出,许许多多自由体新诗,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人民群众难以接受的。中国历朝历代的诗人们总是追求高尚的思想内涵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可是,现在许多自由体新诗思想贫乏,内容平庸,语意含糊,甚至把一些低级的、下流的话也入了诗;再加上杂乱无章,任性随意,不成形体,越来越没有诗的味道,越来越不像诗了。这样的“诗”,被人民群众抛弃一旁,置之不理,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因此,我们还要回到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上来:什么是诗?诗有诗的境界,诗有诗的情感,诗有诗的意象,诗有诗的韵律,诗有诗的语言,诗有诗的技巧,诗有诗的形式,如此等等。换句话说,内涵肤浅,形式上像诗不是诗;不成诗型,即使内涵尚佳,也不是诗。中国诗歌从诞生之日起,就有其内容和形式的独特要求而区别于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回想胡适当年,提出了影响很大的“做诗如做文”的错误观点,对自由体新诗的写作起了错误的导向作用。前人的错误也是财富,我们要牢牢记取。

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创造中国诗歌新辉煌

回顾了百年新诗怎么样,更应当回答今后百年中国诗歌怎么办。我认为,自由体新诗再这样写下去,很难造成中国诗歌的辉煌局面。即使对自由体新诗修修补补,也无济于事。是不是大家再回到写古体格律诗的老路上去?不用说,这是行不通的。为这件大事,我已苦苦求索了多年。古体诗词虽然很成熟,但也不能说是完美无缺的;自由体新诗虽然不被人们看好,但也不是一无是处。我的想法,就是要深刻领会和认真落实大大大大关于“创新是文艺的生命”的重要指示,充分汲取中国古典诗词和百年中国新诗的长处,创造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诗体。为此,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和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诗国》杂志社,于2011年6月召开了“中国·南通诗会”,全国各省、市、区包括港、澳、台地区近一百位诗家、学者,集中研讨了“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这一时代命题,并达成共识。2013年5月,经江苏省作协党组批准,成立了“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课题组”,并创办了内刊《诗家》,发表了大量很有分量的研讨文章。我殷切期望我们江苏广大诗人继续弘扬担当精神,积极投身到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的理论探讨和创作实践中来。我坚定地认为,中国诗坛只有诗体一变,才能面貌一新,实现中国诗歌的新辉煌才有希望。

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创造中国诗歌新辉煌,广大诗人和有关专家学者义不容辞,要勇敢地肩负起这一历史重任,作出历史性的贡献,但我又想到,中国诗歌几千年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同方方面面相关联的,同广大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国诗歌的这一大优势,充分弘扬中国诗歌的这一优良传统。我们在落实“四个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兴起中国诗歌热,也应成为题中必有之义。几年前,我就建议,高考作文题下要去掉“诗歌除外”这四个字。现在看来这还不够,除了按作文题的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外,必须赋诗一首。如果这样做了,我们不难想象,这对中华民族的诗性修养,这对中国诗歌的繁荣昌盛,这对保证中国诗坛的后继有人,所造成的氛围是无限浓烈的,所起到的作用是无比强大的,所形成的力量是无法估计的!纪念中国自由体新诗诞生一百周年,正是我们为铸造中国诗歌新辉煌献计出力的大好机遇。时机难逢,时不我待,时不可失。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向着中国诗歌新的辉煌之峰奋力攀登吧!

(本文为江苏省委原副大大顾浩在“新诗百年·江苏新诗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受版面所限见报时有删节,文中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1江苏百年新诗怎么样?

走出一批享誉国内外的著名诗人

李朝润:在中国新诗的版图上,江苏的新诗创作可谓别具一格、独有风采,走出卞之琳、刘半农、朱自清、余光中、西川等享誉国内乃至海外的著名诗人,拥有沙白、忆明珠、丁芒、赵恺、俞律、王辽生、朱红、化铁、吴奔星、高加索、孙友田、黄东成、胡弦、黑陶等具有一定影响的新老诗家,产生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佳作。特别要指出的,是我们的顾浩老大大和方祖岐老政委。这么多年来,两位老领导一直采用格律体创作新诗。他们是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江苏诗歌界另一个方阵中的代表人物。

在这里,我要向中国新诗和江苏新诗百年表达四层心意:一是致敬。二是自豪。三是学习。四是传承创新。以白话入诗,可以说是诗体一次大解放,是对传统诗歌的一种改造与变革。

叶延滨:江苏对新诗向来重视,在推进新诗建设中做了不少实事,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三次:1985年,正当中国新诗在全国风起云涌时,江苏举办了一次别具特色的青年诗人研讨会,向中国诗坛推介车前子、贺东久等青年诗人,这是有远见的。二是1998年,正当全国诗歌比较涣散,诗界许多人迷茫之时,江苏举办张家港诗会,规模大,第一次将31个省市的诗人学者聚集在一起研讨诗歌如何走。三是为迎接中国新百年,从2015年3月起,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和江苏作协的《扬子江》诗刊,连续举办了20多场新诗研讨会,跨度3年,开场在无锡。

王文坚:扬子晚报和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对《2016江苏新诗年选》的编撰,是对江苏诗歌资源的深度整合和挖掘,是对江苏诗人的一次重大回报,是对江苏文化建设和诗歌建设的一次积极呼应,是向中国新诗百年的一次特别献礼。这本年选集中展示了江苏目前新诗的整体水平,收录了江苏390名诗人的精心之作,其中不乏多个名家的作品,这些诗人包括沙白、赵恺等在中国诗坛闻名的老诗人,也包括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中年诗人。扬子晚报于去年5月推出“诗风”周刊,希望以此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引领诗歌健康发展,依托扬子晚报巨大的发行量,让诗歌能为更多的普通读者阅读。

高以俭:文化自信是繁荣诗歌创作的核心,江苏诗歌界高度重视学术理论为先导。1998年11月,100位诗人、诗评家在张家港市举行全国诗歌座谈会。2011年6月,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和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诗国》杂志社在南通市举办中国南通诗会。诗会一致赞同“中国特色新诗体”。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举行研讨会,继续深入倡导和扎实推广中国特色新诗体。

赵康琪:当代著名诗人闻捷是镇江人,虽然去世40多年了,但在镇江影响至今,镇江诗歌活动中至今还在朗诵他的诗作。镇江是诗歌之城。镇江市委宣传部去年组织创新以诗歌形式,抒写镇江各辖市区为社会奉献大爱、受到中央和省表彰的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这是当下在江南一座城市的诗歌尝试,在形式上留下诗歌创新的印痕。

季振邦:江苏的诗歌热与上海有着相同特征。现在上海新诗诗坛呈现了新诗很热的现象。诗歌社团很多,目前每个区都有诗歌社团,黄浦区、浦东区就分别有2、3个;每个社团都有新诗刊物,各种电脑打印的民间新诗刊物很多;新诗的采风活动很多。

2江苏新诗有自身特征吗?

江南诗歌有独特的美学含义

何言宏:江苏有丰富的诗人资源,《2016江苏新诗年选》有充分的包容性,精选了江苏全省所有地级市和几乎全部区县的代表性诗人之作。江苏诗坛在全国突出,老中青诗人关系融洽。尤其在江苏诗歌中,有江南诗歌的美学底蕴,有精致秀丽的美学特征。

冯亦同:江苏诗人群体特色与水相关。江湖河海,是江苏版图上最美的风景,也是世世代代炎黄子孙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对于走过了百年旅程的汉语新诗而言,“江湖河海”既是“源头活水”,也是它的内涵与外延、灵魂与体魄,自由奔放又扣人心弦的律动。

沙克:一本江苏诗选,必然内含了江苏诗歌的语境特质——江海河湖的水系文化特质,这才是它的重要价值所在。进一步解析,地处南方的江苏诗歌的长处和特点,源于其地理气候的水文化特性,在于语言灵巧运用所产生的阴柔、委婉、流动、诡秘、绮丽,这或许正是江苏诗歌的魂犀所在。

傅荣生:江苏地方性诗歌群落蜂起,是诗歌走向春天的征兆,值得肯定。就拿我们“江苏成子湖诗歌部落”来讲,紧密层有7位,松散层有近20位。我们既修“内功”,又请“外教”。2015年,我们成功承办了“中国诗歌百年论坛走进泗阳”活动。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新诗存在着哪些问题?

拓展不足,或者读不懂

张宗刚:当下,相对活跃的中青年诗人一族,往往很容易被“诗歌大省”一类名号弄昏了头,缺乏真正的创新意识、现代意识、危机意识和变法意识,缺乏决绝的勇气,给人的感觉是“求稳”胜于创新,守成有余,拓展不足。诗歌修辞必不可少,但要慎用。诗歌写作中存在着明显的抱团、跟风、浮躁等流弊。

孙友田:当今诗坛,问题有以下三点:一、不知所云。晦涩的所谓诗,随时可见,随处可见。二、不疼不痒。我们看到太多缺乏诗意和温度的诗歌,平淡乏味,空泛浅薄,写了等于白写,说了等于白说。三、不堪入目。在报刊和专业诗刊上,经常看到一些无法启齿的黄话、黑话入诗。

黄东成:诗,决不只是分行和押韵,不是某些脱口秀张口即来的噱头顺口溜。诗歌除了形式,重要的在内涵。形再完美,仅是躯壳,现在诗坛最最缺失的,不是徒有其形各种名目的分行诗体,而是魂,诗之魂。诗若无魂,文字垃圾。诗魂是什么?情和志。

何同彬:年轻诗人受翻译体影响,诗歌大都很深奥。他们缺乏生活经验,他们的诗歌是大学教育出来的。有些90后诗人,没有成为成熟的诗人,就成为成功的诗人,频频获奖。青年写作存在问题,需要引导。

王志清:新诗的最大症结是异化。而新诗的异化,也是从语言入手的。“废话”写作,把诗写得不像诗,写成谜。

4新诗怎样能更健康发展?

建立诗歌文化机制激发潜力

老铁:一是形成民间的诗会机制和诗歌交流机制。建议以各市或地区为主体,建立一种持久的诗会机制和诗歌交流机制,比如诗歌交流机制可以“双城记”或“三城记”的形式,让诗人们能在较大化的空间,获取诗歌的阳光。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以打造特色小镇的名义,打造“诗歌小镇”,成为一个诗歌项目,可以邀请著名诗人,作为“驻镇诗人”。如果省里能制订一个“诗歌小镇”创建规范更好。还有一个问题要单独谈,那就是诗歌入高考作文。今年“两会”,好像有代表委员提出诗歌入高考语文,诗人们很期待。

简明:诗人需要安静写作,不要考虑流派等因素。江苏经济发达,诗歌文化丰厚,历史上出过的著名诗人颇多。当下,从全国范围内看,江苏优秀诗人数量上并不靠前,但江苏有很好的诗歌创作条件,对诗歌创作相对重视。江苏应该有更多的诗人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海马:以中国新诗百年为背景,江苏新诗所取得的实绩以及其历史地位毋庸置疑。以抒情性为主的诗歌更具主观性和内在性的色彩,诗歌更多表现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经验和情感。诗人们需要独立写作,而不是过度喧哗。

袁沭淮:诗坛有必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创作氛围,敞开阔大包容的胸怀,引导诗人写出读者认可和喜爱的作品。

李锋古:文联应多帮助和引导青年诗人成长。以连云港为例,我们近年多次组织诗歌改稿会,邀请著名诗人与我们的80后诗人面对面改稿,帮助诗人们把握诗歌写作方向,加快成才速度。

董继平:当今的诗歌创作中,全球化语境和本土化个性不可或缺。诗人的手法虽然千差万别、个性十足,但其中应该具有让人能迅速进入的“全球化语境”。

编辑整理:龚学明

本版摄影薄云峰

附研讨会参会人员名单

方祖岐(原南京军区政委);顾浩(江苏省委原副大大);叶延滨(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王文坚(扬子晚报总编辑);高以俭(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大大);李朝润(江苏省文联副大大);戴平(扬子晚报副总编辑);李正刚(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钱文辉(太仓市委副大大);韦国岭(太仓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东成(《扬子江》诗刊创刊主编,诗人);孙友田(诗人);冯亦同(南京市作家协会顾问,诗人);简明(《诗选刊》社长,诗人);胡弦(《扬子江》诗刊副主编,诗人);季振邦(《上海诗人》执行主编,诗人);何言宏(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诗评家);董继平(重庆大学教授,翻译家);张宗刚(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诗评家);王志清(南通大学教授,诗评家);王学芯(诗人);王勇(三江学院文学院院长,诗人,诗评家);何同彬(诗评家);沙克(淮安市作协副大大,诗人,诗评家);袁沭淮(诗人);傅荣生(诗人);李锋古(诗人);赵康琪(诗人);老铁(诗人);安娟英(诗人);龚璇(太仓市文联大大,诗人);束向红(诗人);龚学明(扬子晚报《诗风》周刊主编,诗人)

(原标题:当前新诗到底怎么样?30多位专家诗人坦陈己见热烈交锋)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