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民国35年《高考指小小忍者虚夜宫义骸南》

网络整理 2017-06-08 本地信息
(原标题:民国35年《高考指南》)

文并供图/王继军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笔者乐意与大家分享一件民国时期的高考藏品,共同回顾一下源远流长的高考史。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元代诗人高明的一首《琵琶记》,曾经鼓舞了多少莘莘学子埋头苦读,自强不息。这本由北斗出版社印行的《高考指南》(见图),规格为32开本,共128页。其封面设计简雅,依托蓝色为底色,正中央印有白色的指南针图案,指针中红色指向北方,蓝色指向南方。指针两侧为书名,加粗的黑色繁写印刷体字体工整大方,简洁明了,与图案的指南针相配,寓意贴切自然。

从书名及出版社名称所用的文字及排列看,它们与现在通行的简化汉字有明显区别,符合民国时期的文字特征。与封面不同的是,该书的封底为白色,没有多余文字,仅正中央印有一枚黑色圆形印章,印面为阴文设计,内容为“北斗”,四周为7颗五角星,代表“北斗七星”,寓意给阅读者指明方向。翻开内页可见“中华民国35年9月初版”的字样,且内容丰富,仅“编辑例言”就有8条。“目录”部分则更加详细,比如第一项“高等考试须知”就分为“考试须知”、“应考资格”、“考试科目”、“考试地区”、“报考程序”、“及格标准”、“参考书目介绍”等10条。比较有趣的是,在第二项“历届试题专辑(自民国20年起至35年止)”中,除了“国文”、“历史”、“地理”试题外,还出现了“国父道教”及“行政法”的试卷内容,让人对当时的考查内容之广颇为惊叹。

说起民国时期的高考,须从科举制的废除开始。尽管1905年全国各地纷纷创立了新式学堂,但在招考形式和录取方式上,依旧继承了清末的老办法。从1912年到1937年,民国高校招生都是各校自己组织进行,自行命题,类似于现在的“自主招生”。到了民国中后期,新一轮招生考试改革才逐渐兴起。1938年6月,为适应全面抗日的需要,教育部设立统一招生委员会,颁布《国立各院校统一招生办法大纲》,规定国立大学实行统考统招(沦陷区各院校除外)。受战争影响,这一办法仅推行了3年。但是作为清末以来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重要尝试,统一招考无疑是区域公平的重大突破。

这本《高考指南》是我大伯留下来的。青年时大伯学习刻苦,但由于家境贫寒,读书处于断断续续中。1946年家族修谱时,大伯帮助抄录了本族五大本草谱,字迹工整秀气,受到村上一位老先生的大力赞扬,并建议他和自己的儿子一道复习参加高考。第二年这位老先生的儿子被国立湖南大学录取,将这本指南留给了我大伯。

功夫不负有心人,认真备考的大伯终于考上了当时的南通学院。“人生一定要为自己的梦想拼搏!”20多年前,大伯为鼓励我高考复读,一边讲出自己高考的往事,同时将这本他珍藏多年的书转送给了我,我也在大伯的“重奖”下,如愿以偿。

(原标题:民国35年《高考指南》)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