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衡阳史话之历史篇⑦ 吴晋与南朝时期的变乱(中)

网络整理 2019-06-25 最新信息
衡阳史话之历史篇⑦ 吴晋与南朝时期的变乱(中)

刊载于《中国军事人物辞典》(1988年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的陶侃像 ■胡建军 翻拍

衡阳史话之历史篇⑦ 吴晋与南朝时期的变乱(中)

刊载于《中国宫廷文化大辞典》(2006年 云南人民出版社)的东晋元帝司马睿像 ■胡建军 翻拍

衡阳史话之历史篇⑦ 吴晋与南朝时期的变乱(中)

刊载于《 东方收藏》(2012年 06期)的三国末晋初堆塑谷仓罐 ■胡建军 翻拍

益州流兵战衡阳以失败而告终

西晋王朝短短52年,“八王之乱”却长达16年(晋惠帝元康元年至永兴三年,即291—306年)。在这16年中,八王为抢夺皇权混战不休。晋王朝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烽火遍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百姓为了活命,只得到处流徙谋生,因此形成了庞大的流民潮。这些流民一是群起反晋,二是为异族侵略者所利用,最后推翻了西晋王朝统治。

元康(291—299年)初,关西(汉以来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连年大饥,加之兵连祸结,巴蜀10余万人避乱,流入荆、湘二州。永嘉五年(311年)五月,流人推李骧为首领,在乐乡(今湖北松滋县)起兵杀县令。荆州刺史王澄遣醴陵令杜弢与应詹率兵镇压,杀李骧,将流人8000人投江溺毙,将流人妻女俱赏给官兵。

流人首领杜畴、褰抚(李骧部下)等复攻湘州。湘州参军冯素对刺史荀眺曰:“流人皆欲反。”荀眺以为然,欲尽诛流人。时杜弢在湘中,流人推其为主,自称梁、益二州牧、平难将军、湘州刺史。

杜弢(?—315年),字景文,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祖辈杜植是有名的蜀士,武帝时为符节令。杜弢初以才学著称于州,举秀才。杜弢避地南平,太守应詹爱其才而礼之,后担任醴陵令。后被荆、益流人推为首领。杜弢领导流人起义军,作战勇敢,攻破湘州郡县,荀眺弃城逃广州(今广东广州)。广州刺史郭讷遣始兴(今广东韶关)太守严佐率众攻打杜弢,杜弢逆击,大败严佐;荆州刺史王澄复遣壬机进攻杜弢,又败于巴陵。湘州破后,荀眺逃走。湘州人推安成太守郭察领州事,率众讨杜弢,反为杜弢所败。四月,杜弢攻长沙,斩太守崔敷。五月,杜弢引兵南向追击荀晞,攻零陵、桂阳郡。

衡阳郡为湘南咽喉要地,军事重镇。杜弢攻零陵、桂阳,途经衡阳。衡阳内史滕育接获军报,屯军于石湾狙击流军。当流军章前所属的先锋大将汝班、褰抚率大军至石湾时,滕育率军出其不意地攻击。两人大败,只得退后撤十里安营扎寨。时杜弢兵至,见流军大败,思得一计“明修线道,暗度陈仓”。令汝班、赛抚继续与滕育虚与委蛇,将其拖住在石湾,自己则兼程偷袭衡阳郡城。

滕育获悉杜弢率军亲来,但并不见其出马作战,推断他可能暗袭郡城。但此时自己已被流军拖住,分兵不得,只能暗暗着急。于是奋力与流军交战。汝班、褰抚轮番上阵,向滕育发动更为猛烈地攻势,滕育率兵拼死突围,来救郡城。当军队至衡山、界牌一线时,杜弢率军队夹击,滕军腹背受敌,终被流军击溃活擒。杜弢见滕育白发银须,正气凛然,心中敬佩,以礼相待,劝其投降。但滕育决心以死报效朝廷。杜弢欲释其缚,被汝班、褰抚所阻并斩杀,此后杜弢连破衡阳郡周边的零陵、桂阳二郡。

杜弢连破二郡后,马不停蹄南下追擒荀眺。朝廷诏虞潭为湘东太守阻击杜弢,但虞潭称疾不赴。朝廷继诏杨邠为衡阳内史。此时流军擒荀眺北返,经湘东郡继续攻打衡阳郡城,杨邠被抓。杨邠趁看守流兵疏忽时候,缒城逃走(由城上缘索而下)。待看守流兵发觉,杨邠已远去。杨邠收余众,屯兵重安县城(今衡阳县三湖乡),欲与湘州联合,共图进取。但湘州已为流军所有,杨邠只能孤军守城,杜弢率流军围重安县城,杨邠固守月余。重安城援绝粮断,城破。杨邠再次被擒,后被害,时年69岁。镇东大将军司马绍(司马绍后继元帝登极,是为明帝)嘉其忠节,遣使悼念。

建兴三年(315年)二月,王敦遣陶侃、甘卓讨杜弢,前后数十战,流军将士多死伤。杜弢带流军请降于丞相司马睿,得到同意后,被任为巴东监军。杜弢既受命,但晋军犹攻之不已。杜弢不胜愤怒复反,遂杀受降的前南海太守王运,并遣其将杜弘、张彦杀临川内史谢摘,遂克豫章。六月,陶侃率军攻击杜弢,并收买杜弢部将王贡。陶侃军队与王贡兵里应外合,杜弢大败,其人不知所踪。陶侃与南平太守应詹进而攻克长沙、湘州,至此流人起义以失败而告终。

衡湘讨逆王敦一族

西晋灭亡后,晋室皇族与北方士族逃徙江东。琅玡王、丞相司马睿被众人拥立为晋王。后来,愍帝在平阳遇害,司马睿即帝位(元帝),史称东晋。司马睿之所以登极帝位,完全依靠从北方南徙的王氏大族的支持。王导乃西晋末期的肱股大臣,声望极高。且王氏人才辈出,宗族势力极为强大。

王导(267—339年),字茂弘,瑯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王衍从弟。曾参谋东海王司马越军事,后依琅玡王司马睿,任安东司马。东晋朝廷权力统归王导,军事上完全依靠王导的兄长王敦。

此时,北方士族中有名将祖逖率亲友数百人来投晋元帝司马睿,要求率军北伐,逐胡虏出中原。但元帝无意恢复中原,加之王氏集团也志在偏安,只想保存既得利益。所以东晋集团讳言北伐,尤其是王敦一直想谋篡东晋小朝廷,而忌讳复西晋大朝廷。所以,谁言北伐,就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祖逖有雄才大略,虽遭冷遇,但元帝与王氏集团仍忌惮三分。大兴四年(321年),祖逖壮志未酬,忧愤而死。王敦便肆无忌惮地扩充军备,加快了谋朝篡位的军事行动。永昌元年(322年)正月,王敦以清君侧,诛刘隗、刁协为名,在武昌举兵叛乱,王敦心腹沈充起兵响应。叛军顺长江东下,锐不可当。元帝闻报大怒,亲率六路大军以诛大逆,结果大败,只得退守建康。

初期,元帝接受刘隗建议,遣叔父谯王司马承镇守湘州。因湘州据长江上游,控荆江与湘州相会,以此阻王敦。故以司马承为湘州刺史。司马承早知王敦必反,预作讨逆准备。只是湘州连年兵乱,粮草无一年之蓄,无力兴兵讨逆,于是问计名士。

长沙有名士虞悝及弟虞望,素有忠义之心。会虞氏兄弟遭母丧,司马承前往悼念,曰:“王敦不久必反,吾欲讨之。而湘州残破,兵少粮乏。吾新到,恩信未洽。兄弟乃湘中之豪俊,王室之危,金革之事,古人所不辞,将何以教之?”虞悝曰:“湘州荒敝,难以进讨;宜且收众固守,传檄四方,彼势必分,分而图之,庶几可捷也。”

王敦派遣参军桓罴当说客,请司马承为军司。司马承曰:“吾其死矣!地荒民寡,势孤援绝,将何以济!然死得忠义,夫复何求?”于是司马承把桓罴囚禁,且传檄州内各郡县。以虞悝为长史,以其弟虞望为司马,督诸军。

衡阳太守刘翼接到谯王讨逆檄的文后,召郡内有司官吏,晓以忠义,曝光王敦篡逆野心,然后联络建昌太守王循、零陵太守尹奉共同举兵讨逆。但湘东太守郑澹乃王敦姊夫。湘东郡治酃,衡阳郡治湘乡。刘翼讨伐王敦,须先除去郑澹,才能北伐王敦。

王敦反叛后,令郑澹兴兵攻衡阳郡,刘翼率兵杀过湘江,吓得郑澹手忙脚乱,匆忙应战,最后弃城逃走。刘翼拍马追上,将其斩于马下,湘东兵纷纷跪地投降。刘翼集合郡兵约万人,举兵北向响应谯王司马承。当时,司马承已克数郡。王敦闻湘州为谯王所得,派南蛮校尉魏乂、将军李恒率兵两万攻打长沙。未几,长沙城破,司马承被擒。魏乂、李恒得长沙后,率兵直抵衡阳郡。刘翼列阵于南岳衡山马迹湖。魏乂仗其兵多,不把刘翼放在眼里。衡阳兵虽少,战斗力却极强。无不以一当十,杀得北军连连败阵。后来得知谯王司马承被擒,刘翼深感衡阳孤军难抵强敌,欲撤兵至零陵、桂阳二郡。正在此时,魏乂、李恒合兵来攻,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刘翼战死,衡阳郡失陷。

不久,元帝兵败,只得任王敦为丞相、江州牧、武昌郡公,以求妥协。王敦见篡位时机不成熟,便引兵回武昌。不久,元帝忧愤而死,明帝继位,征王敦入朝掌握东晋朝廷军政大权。王敦正准备废晋帝自立,却意外病故。其余党则被明帝除掉,历时三年的王敦之乱就此平息。

二桓篡窃祸及衡湘

东晋朝廷虽然平定了王敦之乱,但从此内乱外患愈演愈烈。桓温、桓玄父子叛逆篡窃,促成了东晋的灭亡。二桓之乱,殃及衡、湘二郡。十一月,逐放新蔡王司马晃于衡阳,激起衡阳百姓强烈不满,举旗抗叛,遭桓温镇压。衡、湘二郡百姓又一次遭受兵燹之苦。

桓温(312—373年),字子元,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晋明帝之婿。素有雄才大略。桓温擅权,将异己者及其子收付廷尉,继而杀东海王三子及其母。接着桓温唆使御史中丞、谯王司马恬(司马承之孙)上表诛武陵王司马晞,帝不答应。桓温迫近帝降诏,简文帝赐诏求温,桓温才免司马晞一死。废新蔡王司马晃为庶人,徙衡阳。

新蔡王被押解至衡阳郡,衡阳郡百姓闻之,对桓温独霸朝纲、擅杀善类的行径十分愤恨,并同情被桓温诛族的官员,为无辜流徙的新蔡王抱不平,推举郡吏史弘率众赴建康与桓温理论。史弘幼习武略,长有良谋,为人慷慨仗义。他倡义武装起义清君侧,得众支持。不数日,聚众数千。

起义军先攻入衡阳郡城湘乡,太守应元弃城逃走。继取湘东郡城酃县,义军占领衡、湘二郡。桓温闻报,遣其弟桓冲率五万精兵,日夜兼程至衡湘弹压义军。义军与桓温军战于湘南县旬日,溃败,史弘阵亡。桓军攻入衡阳郡,杀新蔡王司马晃。

咸安二年(372年),简文帝司马昱卒。桓温本欲行篡窃之事,但殚于百官不从,只得隐忍,立司马曜为帝(孝武帝)。作恶多端的大奸臣桓温次年七月死去,但在此之前他将军权交与桓冲。东晋朝廷还是受制于桓氏家族,尤其是桓温次子桓玄。

桓玄(369—404年),字敬道,袭爵南郡公。曾任义兴太守,后弃官居江陵(今湖北江陵)。隆安二年(398年),与南兖州刺史王恭、荆州刺史殷仲堪起兵,反对专擅朝政的会稽王司马道子及其子司马元显。朝廷诏其为江州刺史,以求妥协。次年,桓玄与殷仲堪火拼。殷仲堪兵败出逃,后被桓玄逼迫自杀。桓玄领荆、江二州刺史,控制了长江中游地区,与朝廷对抗。

元兴二年(403年),荆州刺史桓伟卒,桓玄乃孤危,欲速定篡逆。侍中殷仲文、散骑常侍卞范之劝桓玄早受禅,阴撰九锡文及册命,以其为相国,总百揆。讽天子御前殿而策授之,殷仲堪之党、新野人庾仄闻桓伟死,荆州刺史桓石康兵未至,乃起兵袭雍州刺史冯该于襄阳。冯该败走。庾仄有兵7000人,他设坛祭庙,讨桓玄,江陵震动。桓玄侄子桓亮乘乱于罗县(今属湖北)起兵讨庾仄。

长沙相陶延寿起兵诛叛,于荆州与桓亮战,亮败被擒,徙于衡阳郡幽禁。桓亮从弟桓奥随其至衡阳,暗中通知桓玄将苻宏。苻宏带数千叛兵入侵湘中,陷衡阳、湘东等数郡。孝武帝太元二十年(395年)省酃入临烝县(同时省利阳、新平二县,烝阳县亦于此时并入重安县),湘东郡移治临烝县。衡阳、湘东二郡夹蒸而治。苻宏兵犯衡阳郡,太守杜烈率郡尉兵及义兵千余迎战重安城外,大战旬日,衡阳兵少,败亡,杜烈遁走。桓亮复出,犯湘东郡,郡守奚朗降。苻宏率兵东进江州,自号江州刺史,遣将入侵豫章。江州刺史刘毅宣讨破之。桓亮、苻宏率残兵复入湘中,再陷衡阳、湘东二郡。衡、湘二郡遭连年兵灾,民不聊生。义熙元年(405年),龙骧将军檀祗讨桓亮、苻宏于湘东郡,斩苻宏,桓亮败走益阳,后被虎贲中郎将郭弥擒杀。

桓玄闻桓亮败亡,加速篡位。元兴二年(403年)十月废安帝为平固王,自为楚帝,改元永始,都寻阳,且挟安帝至荆州。刘裕、何无忌等起兵讨逆。元兴三年(404年)五月,桓玄入蜀受阻,被益州都护冯迁抽刀击之。桓玄曰:“汝欲杀天子?”迁曰:“我杀天子之贼耳!”遂斩之,传首建康。桓玄自篡位至被戮,共计八十日。时衡阳郡有雌鸡化为雄,八十日冠萎。

东晋经二桓之乱,已衰微不振。以至刘裕坐大,晋不能制。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即皇位,改国号为宋,建元永初,是为宋武帝。东晋起元帝丁丑,亡于恭帝庚辛,历经104年11位皇帝。

(衡阳日报记者胡建军根据《衡阳历史文化丛书历史风云》编辑整理)

版权声明:“大美湖湘”头条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目前本平台尚未实行稿费制,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通过私信进行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投稿/纠错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作者:大美湖湘(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5850401360445965/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我在宫里做厨师   陶侃   东晋   西晋   汉元帝   晋元帝   衡阳   应詹   王敦   高丽宣宗   长沙   晋惠帝   成都   广东   三国   荆州   桂阳   南平   湖北   衡山   云南   广州   四川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