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从九子夺嫡再到秘密立储制度,来看看清朝对于满汉文化的抉择

网络整理 2019-06-25 最新信息
从九子夺嫡再到秘密立储制度,来看看清朝对于满汉文化的抉择

清朝的秘密立储制始于清世宗雍正帝,而雍正帝之前有康熙、顺治、皇太极、努尔哈赤四位皇帝,雍正是第五位皇帝,以入关时间来说,当时清朝已经入关70多年,为什么到了雍正帝时期才确定了立储制度呢?

其实根本原因在于所谓秘密立储制度是清朝对于汉文化的探索失败,所以自身进行的一次升华,这是怎么个说法呢,今天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何为秘密立储制度,雍正元年八月,雍正皇帝召王大臣九卿面谕之曰:“建储一事,理宜夙定。去年十一月之事,仓卒之间,一言而定。圣祖神圣,非朕所及。今朕亲写密封,缄置锦匣,藏于正大光明匾额之后,诸卿其识之”。

大概意思就是以后不再立太子了,而是采取秘密立储制度,想立哪个儿子就立哪个儿子,不管他是不是嫡子是不是庶子什么的,只要皇帝喜欢就可以了,而且是将心中默定的继承人写在遗诏之上,放在锦匣之中,等到皇帝驾崩以后,由诸位王公大臣共同开启见证,辅佐新君登基。

所谓秘密立储制度的好处显而易见,不将继承人公之于众,使皇子们都报有希望,不至于使继承人被立为太子,像太子胤礽那般被群起而攻之,避免了兄弟之间自相残杀。同时还可以带动皇子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认真表现,而且正因为这个制度不会没有太子,所以皇子的教育资源都是合理分配,而不是倾斜于某位皇子。

从九子夺嫡再到秘密立储制度,来看看清朝对于满汉文化的抉择

这个制度可谓是一大创新,既不是汉人的嫡长子继承制,也不是蒙古的幼子守灶继承制度。

那么秘密立储制度的背景又是什么呢?

雍正帝是在雍正元年建立的秘密立储制,一上位就急匆匆的立下这个制度,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

九子夺嫡可谓是惨烈至极,虽然并没有赤裸裸的出现诸如玄武门之变那种事情,但是雍正继位以后,除了老十三,还有早已被圈禁的废太子胤礽和大阿哥以外,其他几位兄弟或是被禁锢或是被夺爵,甚至老九很明显就是雍正授意直隶总督李绂折磨而死的。

所以雍正有感于此,想要马上改变这个弊端,避免下一代再出现这种兄弟自相残杀的情况。

那么康熙时期为什么会出现九子夺嫡这种情况呢?

其根源问题还在于满汉文化的冲突。

从九子夺嫡再到秘密立储制度,来看看清朝对于满汉文化的抉择

我们将视线拉回到清太祖努尔哈赤草创清朝之时,当时清朝还叫后金,努尔哈赤创建的八旗制,使后金(大清)成为一个旗制国家,主要在于八家分权,深戒于一家集权,所以八旗旗主的权力很大,正因为努尔哈赤有这个想法,所以死时都没有立下继承人,只是留下了包括皇太极在内的四贝勒当国制度,一年之后,皇太极凭着自己的政治手段被大家拥戴,所以才登上了汗位。

皇太极继位以后,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是集权,比如说自己一人独领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后交给儿子豪格),仿明制设立六部等,并且征朝鲜,收服蒙古诸部。

虽然皇太极大力集权,但父亲努尔哈赤留下的八家分权的政治模式,并不是一时半会可以消除的,所以皇太极只能顺势而为的成立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军国大事必须要经过掌管八旗的诸王贝勒商议以后才可以最终决定,当然皇太极将很多不够资格的贝子和大臣加进去,以稀释这些王公大臣的权力。

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依旧是举足轻重的,像皇太极猝死以后,顺治帝福临的继位,就是通过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的。

从九子夺嫡再到秘密立储制度,来看看清朝对于满汉文化的抉择

由此可见清朝当时是一个很独特的旗制国家,直到多尔衮操纵朝廷以后,开始进一步集权,那就是打压诸王的权力,使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大幅度缩水,等到多尔衮猝死以后,这个集权行为反倒是便宜了顺治帝福临。

说完八旗对于清朝的巨大影响,宋安之再来说说雍正帝之前的皇位继承制度。

其实在雍正帝之前,清朝压根没有明确的继承制度,都是车到山前必有路的选择,像清太宗皇太极是被推选出来的,清世祖福临是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选出来的,康熙帝虽然是以父亲顺治帝的遗诏继位,但他既不是嫡长子也不是庶长子,更多是因为他得过天花而不死,对天花有免疫力,所以才得以继承皇位,而到了雍正帝时,更是莫名其妙,还被很多人认为雍正是属于篡位,根本没有制度和规律可言。

由此可见雍正帝之前,清朝属于是一个独特的旗制国家,八旗并非只是一个兵种,而是可以影响到这个国家方方面面。而继承制度并没有明确过,所以显得是杂乱无章。

从九子夺嫡再到秘密立储制度,来看看清朝对于满汉文化的抉择

到了康熙时期,随着汉化已深,所以康熙帝下定决心采用嫡长子继承制,以避免后世因为继承问题而自相残杀,想以自己开始而树立一个典范,所以立嫡次子胤礽(嫡长子早夭,胤礽是实际上的嫡长子)为皇太子。

但这时期清朝长期以来的八旗特色和自身的满文化开始凸显出来,虽然有满大臣支持康熙的嫡长子制度,但更多的人是不认可这种汉文化制度。

因此康熙十四年,胤礽被立为皇太子,当时并没有太多反对声音。但当康熙三十七年,胤礽的六个兄弟被康熙授予爵位和八旗领民以后,这一切都变质了。

虽然八旗此时已经威胁不到皇权,但也属于是一股举足轻重的势力,加之清朝从开国到康熙年间这么多年并没有明确用过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在这种背景之下,各旗的旗人就认为自己的主子也是皇帝子嗣,一样有继承皇位的权力,所以就开始支持这些皇子夺取皇位,于是九子夺嫡的好戏便开始了。

从九子夺嫡再到秘密立储制度,来看看清朝对于满汉文化的抉择

可以说九子夺嫡的本质在于康熙接受汉文化,想采取嫡长子继承制度,但与清朝自身的八旗制度等满文化发生冲突,因此酿成了九子夺嫡,所以到胤礽被二废以后,康熙找不到如何调节这种满汉矛盾的办法,干脆是置之不理,再也没有立过太子了。

正因为这种满汉文化矛盾,所以雍正在继位以后,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法,那便是我不用嫡长子继承制,也不会放任不管,像之前那般车到山前必有路,也不引进蒙古的幼子守灶继承制度,而是自己在满文化的特色上更进一步,那便是不看皇子是否是嫡庶,人人都是有机会的,也不公开立太子,而是将心中的继承人写在遗诏之中,可谓是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同时新受封的皇族与八旗领民并没有直接关系,只是根据旗下人丁领取俸禄罢了,而八旗的实权都转移到了各旗都统手中,这样一来,皇子没有八旗势力为依仗,更不可能出现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情况了。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也清楚了雍正为什么要建立秘密立储制度了吧,古人的智慧还真是不能小瞧,正所谓读史明志鉴往知来莫过于此。

从九子夺嫡再到秘密立储制度,来看看清朝对于满汉文化的抉择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本文作者:宋安之(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6006531717988867/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清朝   康熙   雍正   努尔哈赤   皇太极   顺治帝   允礽   文化   多尔衮   蒙古   镶黄旗   政治   朝鲜   正蓝旗   天花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