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项羽赢得巨鹿之战,绝非只是破釜沉舟的义无反顾

网络整理 2019-06-24 最新信息

巨鹿之战是一场秦军与义军的大决战

巨鹿之战是不可一世的秦帝国决定性输掉的一战。

当秦输掉巨鹿之战时,刘邦率领的起义军(楚军)正在向西扣关。

如果不是项羽率领义军赢下此关键性的一战,若包围巨鹿的秦军王离部成功破城,此时秦军便可兵分二路,驻于巨鹿南面15里棘原的秦军主帅章邯便可率部向西追击刘邦所部。

这样,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可惜,这只是如果。

结果是项羽率领的起义军大破王离二十万众,而章邯所领二十万众在已经无望取胜、惧怕秦廷追责的情况下投降。

从王离被破到章邯投降,其间历经八个月,此时刘邦也才迂回西进刚过武关。由此可见若无项羽破王离,刘邦想顺利进入关中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即便入关也很可能会重蹈周章的命运,周章是陈胜的将军,也是奉命西进扣关的,后来被章邯率领的秦军大败后自杀。

因为若秦军在巨鹿之战中得胜,章邯军便能率军回师从函谷关入关中阻击刘邦。

项羽赢得巨鹿之战,绝非只是破釜沉舟的义无反顾

项羽赢得巨鹿之战,绝非只是破釜沉舟的义无反顾

由此可见起义军灭秦的最关键一役的确是于巨鹿围歼王离二十万众。至于之后与项羽在棘原对峙长达八个月,虽然吃了两次败仗,但是依然能苦苦支撑僵局的章邯,其二十万秦军是否投降于项羽,已然不是决定性的。因为只要章邯被困在棘原不得离开,刘邦率领的义军必得入关推翻秦廷。

起义军在项羽夺取军权之前,只是群龙无首,数量并不少,战力也不差

起义军赢得巨鹿之战的首要功臣当然是楚军与项羽,但是死守巨鹿的赵军与张耳其实同样功不可没。

秦军主帅章邯从领兵破陈胜的将军周章始,一路向东破各路义军,最后灭了陈胜的张楚政权,直至遭遇项梁率领的善战的楚军才碰上硬骨头。项梁率领项羽、刘邦曾三度击败秦军,然而章邯在增援的王离的支援下,在定陶大败轻敌的项梁,项梁战死。

而后章邯与王离北上围剿赵军,赵国军队大败。王离、涉间率秦军将赵王歇、张耳围困于巨鹿,陈馀率领几万赵军(河北军)于巨鹿北谋救,同时燕、齐亦各派二万军前来相救。

章邯军则驻于巨鹿南15里的棘原,通过构筑甬道,为王离输送粮食。

困于巨鹿城的赵军数量多少,《史记》语焉不详,但是绝对不会少于陈馀所领赵军,恐怕至少在十万众以上。我们应知,如果困于巨鹿的赵军若非当时起义军的一大主力,是不值得秦军如此重兵围困的。

而秦军围困巨鹿,于当时天下形势来看,若秦军攻破巨鹿,则起义军势危;若巨鹿之围得救,则秦亡不远。于是燕、齐、魏、楚等各路诸侯纷纷来救巨鹿,也逐渐形成了起义军反包围王离军的形势。

项羽赢得巨鹿之战,绝非只是破釜沉舟的义无反顾

虽然如此,由于秦军势强,各路来救诸侯也无计可施,纷纷作壁上观,谁都不敢轻率出击秦军,怕先牺牲了自己。直至项羽杀掉逡巡不前,连洹河都不肯渡过的楚军主帅宋义,夺下楚军军权,率军渡洹河而至漳河南时,巨鹿其时已经足足被围困了四个月之久。我们由此可知,死守巨鹿的赵军与守城的指挥张耳的顽强,绝对值得一赞。

因为巨鹿之战的胜利,项羽的个人作用在后世往往被神话。

巨鹿之战当然是中国历史上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但是我们也不能忘了项羽同样也是因势而胜的。我们应当看到,秦军自身的政治基础其时一直在迅速瓦解。

所以,我们也应对项羽的军事指挥能力采取持平之论,否则很难解释他为何后来在楚汉战争中败给刘邦。

我们应注意,纵观项羽军事生涯,最根本的特点就是精于战术而不通于战略。

有人说项羽只是败在不懂政治,但是军事上强大,乃至超过韩信之能。这个观点其实割裂了军事与政治,不知道高明的军事指挥者不通政治的话不能算尽通军事,而深谙政治领导者最终必有军事战略指挥之能。

刘邦虽将兵之能不如项羽与韩信,但是将将之能却反而在后两者之上;此外,对于天下大势,刘邦的把握能力超出项羽一截。

韩信练兵、布阵能力的确未必强于项羽,但是谋战、分兵、再合击之能非项羽所能及。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彻底打中了秦军的七寸

巨鹿之战作为秦与起义军之间的一场大决战,并非哪一方从战略高度上有意营造而成,而是形势自然演变造就。

秦军的主帅是章邯、副帅是王离。起义军一开始则颇似乌合之众,没有明确的主帅,直至项羽杀掉宋义夺了楚军军权,然后率先对秦发动进攻后,才有了明确的主心骨。

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的表现也绝非徒勇而已,所体现的军事眼光与战术素养是相当高超的。项羽在此战中的“破釜沉舟”与韩信井陉之战中的“背水一战”一样,事实上都不是盲目的决心,其实完全是在信心与底气的基础上,对士气的极大激励,都是谋定而后动的

仔细看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的实际过程,我们会发现他其实是小心翼翼的。从为将的角度来看,项羽具有胆大心细的军事性格,否则我们很难解释他一生大小七十余仗,少见败笔。

项羽赢得巨鹿之战,绝非只是破釜沉舟的义无反顾

与赵王歇苦守巨鹿的张耳,功不可没

宋义率领楚军在洹河南岸的安阳足足耽搁了四十六天。项羽恐怕由此也发现被围困于巨鹿的赵军颇有战斗力。所以,项羽判断楚军与赵军里应外合的话,抓住要害的话,有能力击破秦军。

虽然如此,到达漳河南的项羽并没有立即鲁莽过河。他派黥布、蒲将军率领二万楚军先行渡河攻秦。而黥布、蒲将军二人与秦军在试探性交锋中得利。我们也不难估计,当时二人所攻击的方向应是章邯与王离之间的甬道,打算切断秦军两部之间的粮食通道。因为这正是秦军的要害处。

项羽是在黥布、蒲将军的得利之后,在陈馀的再度请求下,才下决心全军十万渡河的。渡过漳河之后,项羽破釜沉舟,只准备了三天粮食。

我们对此不应只看到项羽灭秦的决心,还应当看到此时他心里对战事其实已经有数,对于切断秦军两大主力的联络已经是非常有信心的。

接下来的战斗,就是项羽率领楚军全军对秦军王离部与章邯部之间的甬道的猛烈攻击。初战便告大捷,一下子奠定了项羽在起义军中的地位,各路诸侯立即不得不仰视项羽。

当然,秦军并不容易击垮。从《史记·项羽本纪》的记录来看,双方为切断甬道与反切断,前前后后大战了九次。而另据《史记·陈馀张耳列传》的记录,其他诸侯军在楚军发动进攻后,也跟进发动了对秦军王离部的进攻。

项羽赢得巨鹿之战,绝非只是破釜沉舟的义无反顾

秦军在棘原与巨鹿之间构筑甬道,章邯部为围城的王离部输送粮草

王离最后是投降的。合理推断来看,这应是甬道被切断,彻底被反包围,没有退路被断粮情况下,知道章邯部无力救援下所作的无奈选择。

参与救援的诸路外围义军,加加起来,其实也超过了二十万众,再加上巨鹿城内应当也近十万的赵军,实际起义军与秦军的数量差距并没有一些人所认为的那么大。

此时章邯部最为尴尬的是保住粮食还是全力解救王离,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不能保住秦军粮食,那么救下王离部的意义并不大,因为两部大有可能因此反而困死在一处。显然,章邯最后只能选择保守的自守,没有轻易调动大军离开有防守地利的棘原去与王离部汇合。

而王离部合理猜测,最后肯定也有撤围巨鹿,去与章邯部汇合的努力。但是这种自救肯定被起义军全力扑灭了。

秦军当时最大的困难是没法也不敢丢弃粮食与辎重撤走而想办法保住主力。因为当时起义形势已是遍地烽火,因此秦军在故楚、故赵之地,貌似军队略占人数与精锐优势,但是实际是千里无接应,早已是孤军深入而丧失战略撤退之地。

项羽赢得巨鹿之战,绝非只是破釜沉舟的义无反顾

项羽不仅勇猛,而且善于领兵、精于阵法

当然,我们也应当特别注意到,之所以楚军敢于挑起大梁,干预主动发动攻击负责切断秦军甬道,完全应当归功于项羽对楚军自身战斗力的信心。

虽然此前楚军在定陶大败于秦军,乃至项羽叔父项梁战死。但是,更早之前,楚军也曾三度打败章邯、王离。因此,对于楚、秦之间的战斗力比较,项羽心里是有数的。

项羽少年时跟随其叔父项梁在吴中学过兵法,以项氏历代为楚将的传统,可知其强项不仅在于自己的武勇,而且也是十分精于练兵及布阵的。

黥布在起义后,一直近身追随项羽,也是深得其要。《黥布列传》记载黥布在汉十一年反汉时,刘邦率军征黥布,有如下描述:

布兵精甚,上乃壁庸城,望布军置阵如项籍军,上恶之。

由此可见,若就练兵布阵,恐怕项羽之能,楚汉战争时名震天下,时人难出其右。项羽最后在垓下陷入四面楚歌、十米埋伏之后,乃至依然能领骑兵队在汉军中如入无人之境,杀进杀出,绝非只可单纯归因于勇猛。事实上,冷兵器时代,骁勇之将能领军冲杀于敌阵者,也须于阵法娴熟;若不知敌阵变化之关要,单凭匹夫之勇逞能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虽然如此,如果不看到当时天下大势,秦之败亡为必然,只以为巨鹿之战起义军能灭秦主力,为项羽一人军事之能,这同样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者,非知兵之见也!

本文作者:建章君(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5728213584183820/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项羽   巨鹿   刘邦   章邯   王离   项梁   宋义   韩信   陈胜   史记   英布   周章   楚汉战争   张耳   一战   洹河   定陶   漳河   秦朝   政治   中国历史   得胜   安阳   高明   赵歇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