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李鸿章为何许多人对其褒贬不一

网络整理 2019-05-25 最新信息

李鸿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角色,因为李鸿章身集大功,大过于一身,同时李鸿章作为当时手握大权的晚清大臣,可以说注定了李鸿章必定是一个非常有争议性的人物。

李鸿章为何许多人对其褒贬不一

李鸿章少年聪慧,1845年(道光25年)入京会试,以年家子身份受业曾国藩门下。出身徽商又为苏州世家的主考官潘世恩,以及作为李鸿章太老师的翁心存(孙锵鸣之师),在青年李鸿章任翰林院编修时,对其经世致用世界观的形成,均有一定的启迪;而以潘、翁为领袖的苏南豪绅,对李鸿章后来组建淮军迅速崛起于江苏,也予以极大的支持。然而,最令李鸿章庆幸的是,他在初次会试落榜后的“乙丙之际”(即1845—1846年),即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湖南大儒曾国藩门下,学习经世之学,奠定了一生事业和思想的基础。

李鸿章年少得志,曾国藩也深知,李自恃才高气盛,锋芒毕露,真要独当一面,还需再经一番磨砺。于是,他平时尽量让李鸿章参与核心机密的讨论,将其与胡林翼、李续宜等方面大员同等看待;当时,湘军幕府中有不少能言善辩之士,如李元度、左宗棠等,曾国藩经常有意无意让他们与李鸿章争口舌之长,以挫其锐气。

李鸿章为何许多人对其褒贬不一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让李鸿章平步青云,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不得不说李鸿章是一名于国有功的忠臣。

但是他认为在追求自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洋务总纲,也就是在列强环伺,外侮日甚的环境中,尽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为中国的洋务——自强建设赢得尽可能多的和平时间。为此,他一生以外交能手自负,处理过许多重大的对外交涉。但是讽刺的是,在签订逼迫中国出让利益的不平等条约时,李鸿章是列强最喜欢的谈判对象,常常是列强指定李鸿章去谈判,甚至在与俄国签订条约的过程中收取贿赂。

这也是李鸿章被为之贬低的原因,李鸿章的思想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却成为他人生中最大败笔。

李鸿章为何许多人对其褒贬不一

李鸿章曾经反对收复新疆,也在中法战争中的不败而败,成为了推动者。1883年(光绪九年),中法战争在越南境内初起,清廷命李鸿章统筹边防战事。李鸿章则认为“各省海防兵单饷匮,水师又未练成,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他先与法国驻华公使宝海签订“李宝协议”,旋为法国政府反悔,继与法驻日公使洽谈未果;当战争进入胶着状态时,慈禧改组军机处,主和舆论渐起。李鸿章在1884年(光绪十年)四月十七日与法国代表福禄诺签订了《李福协定》,五月,随着法军进攻谅山,协议又被撕毁,直至清军在广西和台湾战场分别取得胜利后,李鸿章才最终与法国代表巴德诺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结束了战争。法国取得了对越南的“保护权”,中越边境对法国开放等特权。因此,时称“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当时成功收复新疆的左宗棠认为李鸿章“比十个法国将军更坏事。

对于当时一些小国的敲诈,李鸿章也多是怕起事端,多为应允。

李鸿章为何许多人对其褒贬不一

而且李鸿章对于财富,以及官位的渴望也是他被别人觉得误国的主要原因,在洋务运动中李鸿章本人及其家族则是从洋务中大发横财。甚至于在甲午战争中,李鸿章为了官运亨通,巴结慈禧,用海军经费贺寿。

这都是他个人性格的一种体现,但是李鸿章再后来于外签约,力争也算是爱国之举。所以说李鸿章误国,但非卖国。

本文作者:历史敲击户(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4515840307429892/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李鸿章   曾国藩   左宗棠   太平天国   法国   慈禧太后   新疆   越南   光绪   苏州   潘世恩   海军   孙锵鸣   江苏   道光   湖南   胡林翼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